卡申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永星速配,对中国军事工业和中俄军贸研究得很深。2022年珠海航展上,他接受采访的时候就点明,中国海军的驱逐舰和航母整合能力很强,整体设计和装备水平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不少国家。 但他也强调,没有真实战场的检验,这些先进装备的可靠性就打了个问号。卡申基于全球海军的对比数据,得出的结论是实战能暴露隐藏的弱点,而中国舰艇因为长期和平环境,没机会在激烈对抗中验证。 中国海军的领先体现在哪儿呢?拿舰艇数量来说,现在已经超过美国,成为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海军。055型驱逐舰就是个典型例子,这玩意儿配备了垂直发射系统,能携带多种导弹,火力覆盖范围广,隐身性能好。 航母方面,辽宁舰是2012年服役的首艘,山东舰2019年跟上,福建舰2022年下水,现在已经在进行海试,预计2025年内就能入列。这三艘航母形成编队后,远海作战能力大幅提升。第四艘航母也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中,据说可能用核动力,排水量更大,能搭载更多舰载机。 技术先进不等于万无一失。卡申指出的关键问题,就是实战经验的空白。中国海军上一次大规模作战还是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前后,那时候的装备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级别。从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后,就没参与过真正的大规模战争。
海军部队的官兵训练再严格,演习再频繁,也比不上真刀真枪的战场。举例来说,美军在海湾战争和阿富汗行动中积累了大量舰艇操作经验,包括损管、补给和多军种协调。 中国海军虽然有亚丁湾护航任务,执行了十几年,护送了上千艘商船,但那更多是反海盗行动,不是高强度对抗。联合军演像中俄在波罗的海的练习,或者与泰国在南海的“蓝色突击”,能模拟一些场景,可终究不是生死较量。 弥补这个短板,中国海军靠联合演习和常态化巡航。今年上半年,福建舰完成了第七次海试,动力和电磁弹射系统稳定。6月,两艘航母首次在太平洋协同,歼-15起降训练让日本防卫省紧张监控。
中俄军贸合作深,俄罗斯提供苏-35发动机和技术,帮助中国提升航空能力。但卡申在报告中说,俄罗斯也在学中国快速建造军舰的经验,双向交流。中泰“蓝色突击-2025”演习中,陆战队用轮式步战车掩护,练习两栖作战,提高了实战化水平。 长远看,和平是主流,很多国家先进武器都没实战检验,不是中国独有。海军五大兵种——水面舰艇、潜艇、航空兵、陆战队、岸防部队——体系完整,以航母为主线,搭配驱逐舰和导弹。 核潜艇部队重点发展,攻击型常规潜艇数量多,隐蔽性强。航空兵有歼击轰炸机和预警机,陆战队机动快,岸防导弹威力大。整体战斗群在南海巡航时,雷达锁定周边,通讯系统集成好。
卡申还在发表中俄合作报告,分析印太安全。他的观点提醒大家,技术领先需经验支撑。中国海军不主动挑事,但通过威慑维护权益。 美军高官承认,未来冲突不可避免,但中国可能用“灰色地带”策略,一枪不发就达成目标,比如岛礁建设或海上武力展示。台湾问题上,海军封锁能力强,地理屏障让入侵难。海军参谋长李汉军被免职事件,牵扯高层调整,但不影响整体发展。 中国军舰领先是事实,实战缺失是短板,但通过演习和部署,正逐步填补。海军从1949年成立时的小艇队,到现在三航母编队,进步有目共睹。卡申的话接地气,点出问题也给方向。未来中国海军不会停步,继续造更好海上重器。
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